参公管理单位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吗,委托执法和授权执法有什么区别?

参公管理单位属公益1类事业单位吗



1、参公管理单位属公益1类事业单位吗

行政类的。。

委托执法和授权执法有什么区别?



2、委托执法和授权执法有什么区别?

委托执法是指环境行政机关设立的环境监理机构根据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委托,实施环境现场监督检查,并依照法定程序执行或运用环境法律法规,从而直接强制地影 响行政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授权执法是指法律、法规将某些行政处罚权授予非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使。1般来说,行政权只能由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来行使,行政处罚法也将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作为1项原则加以规定。但是,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行政管理的加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数量的增加仍赶不上行政管理的需要,同时,行政管理的专业性、技术性也日益增强,单靠行政机关难以满足行政管理的现实需要。客观上需要1些社会组织承担某些行政管理职能。因此,行政处罚法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经过授权,非行政机关的组织就取得了执法的资格,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处罚权,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由于授权是将行政处罚权授予非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使,该组织取得授权后,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决定。因此,授权必须慎重。行政处罚法将授权限定在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层面,将规章排除在外,就是出于慎重的考虑的结果。

股东大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股东大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 董事会是董事会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它对经理层作出的决定进行管理,决定高层管理的水平和结构,监督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系统,决定公司的主要战略和决策。 监事会直接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履行职责的情况。

事业编制、干部身份、涨工资等1系列问题。



4、事业编制、干部身份、涨工资等1系列问题。

1、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 1. 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2.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 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 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

2、岗位类别设置 5. 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以下简称3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6. 事业单位3类岗位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控制标准如下: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1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1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1半以上。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1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1半以上。 (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5)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1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3类岗位结构比例的具体控制标准。

3、岗位等级设置 (1)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8. 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9. 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1到十级职员岗位。 10. 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置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 (2)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1. 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确定。 12. 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1至7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1至4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5至7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8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1至十3级,其中十3级是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具体改革办法结合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另行研究制定。 13.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1:3:6。 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2级、3级、4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5级、6级、7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8级、9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1级、十2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总结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的要求,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结构比例控制的标准和办法。各级人事部门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3)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15. 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16. 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1至5级工勤技能岗位。 17. 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1级、2级、3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1级、2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 18. 工勤技能1级、2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政策措施严格控制工勤技能1级、2级岗位的总量。 (4)特设岗位设置 19. 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工作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20. 特设岗位的设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4、岗位基本条件 (1)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21.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事业单位3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2)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22. 职员岗位1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6级以上职员岗位,1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4级以上职员岗位1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23. 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3级、5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4级、6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4级、6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5级、7级职员岗位上工作3年以上; (3)7级、8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8级、9级职员岗位上工作3年以上。 24. 1级、2级职员岗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25. 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26. 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2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以及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基本条件基础上,根据行业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的具体条件。 28.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以及行业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4)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29. 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1)1级、2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1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3级、4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1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5级工勤技能岗位。

5、岗位设置的审核 30.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人事部核准后实施。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人事部备案。 31.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32. 地(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地(市)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3. 县(县级市、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县(县级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县(县级市、区)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县(县级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4. 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垂直管理的,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报人事部备案后,由国务院直属机构组织实施。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政府直属机构,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核准后,由该直属机构组织实施。

6、岗位聘用 35. 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行业指导意见以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36. 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按照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的要求聘用人员。对确有真才实学,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37. 尚未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和《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及行业指导意见的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置,实行聘用制度,组织岗位聘用。 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及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合同相应的内容。 38.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39. 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事业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高等级岗位的设置。 40. 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7、专业技术1级岗位 41. 专业技术1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 42. 专业技术1级岗位的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1: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 (3)其他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业内公认的1流人才。 43. 专业技术1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按照以下基本程序确定: (1)按照行政隶属关系,事业单位将符合专业技术1级岗位条件的人选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国务院主管部门; (2)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国务院主管部门对专业技术1级岗位人选进行审核后报人事部; (3)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各部门上报的人选进行审核确定。 确定专业技术1级岗位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8、组织实施 44. 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根据《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各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格按照核准的各类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共同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45. 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各类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确保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 46. 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按照《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参照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执行;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的精神执行。 47.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部门和事业单位建立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48. 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4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人事部门要结合实际,根据《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具体的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报人事部备案后组织实施。 50. 本实施意见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公务员管理的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分别是什么?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5、公务员管理的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分别是什么?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正确答案:(1)公务员管理的监督主体是指代表国家或政府依照公务员管理的监督政策对公务员管理的监督行政机关(包括行使公务员管理职权的公务员)从事各项公务员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检查的组织机构。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公务员管理的监督主体主要有两个:1是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2是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 (2)我国公务员管理的监督对象主要有两个:1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在公务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如果其作出的决定不符合有关法规要求或违反有关法规规定的监督机关宣布该决定无效或撤销其所做决定或责令其按照规定程序重新办理或补办有关手续。2是负有公务员管理的监督管理职权的人员即管理公务员的公务员。这些人员如果违反有关法规规定对负有主要或者直接责任的人员要依照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 公务员管理的监督主体,是指代表国家或政府,依照公务员管理的监督政策,对公务员管理的监督行政机关(包括行使公务员管理职权的公务员)从事各项公务员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检查的组织机构。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公务员管理的监督主体主要有两个:1是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2是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2)我国公务员管理的监督对象主要有两个:1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在公务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如果其作出的决定不符合有关法规要求或违反有关法规规定的,监督机关宣布该决定无效,或撤销其所做决定,或责令其按照规定程序重新办理或补办有关手续。2是负有公务员管理的监督管理职权的人员,即管理公务员的公务员。这些人员如果违反有关法规规定,对负有主要或者直接责任的人员,要依照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

相似内容
更多>